跳到内容

结论

最后更新于: 12 九月 2024

到2024年,中国仍在通过改变和重塑数字话语空间来全面制度化和国际化其网络主权。目前,四分之三的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实施了实名注册制度。当实名注册作为针对外国用户的访问障碍实施时,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在相关地区每年丧失数百万次下载。这些障碍破坏了社交联系,并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国甚至愿意在必要时切断来自境外的互联网访问,以此引导用户的思维方式。1因此,意识形态防火墙的实施应被视为一种灵活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措施;它不是一堵坚不可摧的“数字墙”,而更像是一层“数字面纱”。换言之,这种审查不是彻底封锁通信,而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和临时性的控制机制,使得在必要时限制网络信息的访问。

这类结构性干预已经影响了全球数字通信和互联网作为公共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功能。2全球政策制 定者应该意识到,中国对网络主权的主张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如何影响其他国家公民的 数字主权和权利。除了关注由特定应用带来的威胁外,解决中国网络政策的更广泛影响同样重要。 联合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全球数字契约等全面互联网未来框架3可能有助于应对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 题。然而,这类框架也必须得到大力保护,以防止中国干扰其实施和执行。4

多年来,关于中国的“防火长城”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国内信息的压制(或预防性镇压)上,引发了关 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如何能“翻墙”绕过国内审查的探讨。然而,本报告的发现要求我们扩大视角,思 考一个新的问题:人们如何能够“翻回去”,重新进入中国的互联网空间?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如 何有效解决这种分裂,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个人和社群可能需要适应在分隔开的(甚至可能是完全孤 立的)的数字通信和网络环境之中生活。


  1. In line with work on tolerated and even orchestrated non-threatening forms of resistance. See Jason Gainous et al., “Directed Digital Dissidence in Autocracies: How China Wins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

  2. Laura DeNardis and Francesca Musiani, “Governance by Infrastructure,” in Francesca Musiani et al. (Eds.), “The Turn to Infrastructure in Internet Governance,”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

  3. United Nations, “Global Digital Compact,” available at: https://www.un.org/techenvoy/global-digital-compact, accessed on June 21, 2024. ↩︎

  4. Justin Sherman and Konstantinos Komaitis, “China’s New UN Internet Proposal Could Resonate with Growing Economies,” Tech Policy, July 12, 2023↩︎